為弘揚孝道文化,助力“三城同創(chuàng)”,孝道之鄉(xiāng)創(chuàng)建辦公室積極開展孝道先進典型走訪調(diào)研活動,通過村(居)民代表座談推薦、普通群眾隨機調(diào)查、鄉(xiāng)鎮(zhèn)村街黨組織嚴格把關(guān),大力選樹孝德模范,傳播身邊孝道故事,引導(dǎo)群眾自覺效仿,搭建全民行孝盡孝的有效載體,讓“百善孝為先”真正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。

近日,創(chuàng)建辦對東灣鄉(xiāng)吳家屯村畢文娟、幸福村畢艷玲、何皮營村唐小東、彭莊村陳永旺等四戶孝道先進典型進行了走訪調(diào)研。
畢文娟——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踐行者
畢文娟有兩個女兒都在上學(xué),丈夫靠打零工掙錢,公公早年去世,婆婆年歲已高,需用人照顧,她就主動承擔了贍養(yǎng)老人的全部責任。不僅如此,畢文娟還義務(wù)照顧一位沒有血緣關(guān)系的老人,這位老人是畢文娟早年打工時遇到的,當時她看到老人身體瘦弱沒人照顧,整日靠撿垃圾生活,就將老人接回家細心照料,定期為老人理發(fā)、洗腳,像伺候親生父親一樣。四里八鄉(xiāng)的人們提起畢文娟,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她,說她是孝老愛親的榜樣,無私奉獻的楷模。


       畢艷玲——人人夸贊的好兒媳

知道畢艷玲的人都說她是孝媳、是賢妻、是良母。面對別人的夸贊,她總是笑笑說:“我只是在盡兒媳、妻子、母親的責任”。畢艷玲嫁進這個家30多年了,一直任勞任怨地默默付出。公公是退伍多年的抗美援朝的老兵,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,她便每天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;為了讓公公減少磕碰,她天天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,一天三頓,一年365天,雷打不動;公公有氣管炎,每到冬天就會犯病,為使公公不犯病,一入秋,她就把兩床棉被彈成一床松軟的厚被給公公鋪上,還經(jīng)常給公公洗衣、洗床單、晾曬被子。如今,老人已年近90歲,身體硬朗、精神矍鑠,鄰居說他有福氣,他說:“這都是我兒媳照顧得好啊”。


       唐小東——中華美德的傳承者

唐小東說:“尊老孝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我們要世代相傳。”今年57歲的唐小東,家庭和睦,兒孫滿堂。由于妻子常年要在縣城照顧孫女,地里的農(nóng)活,特別是照顧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唐小東一個人的肩上。唐小東的母親77歲,患有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痛風等疾病,常年臥床,行動極為不便,進出需要坐輪椅,唐小東不懼麻煩,精心照顧母親的起居,天氣好就推著母親出門溜達,給母親講笑話,讓母親有一個好心情,院子里總是彌漫著歡聲笑語。


       陳永旺——事事為人的好黨員

陳永旺是共產(chǎn)黨員,也是遠近聞名的民營企業(yè)家。他在外經(jīng)商多年,事業(yè)上取得了很大成就,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土生土長的故土和鄉(xiāng)親,他自籌資金對村西口進行了環(huán)境改造,將多年形成的天坑改造成了釣魚池,做好了防護欄、周圍路面的硬化、打井等一系列配套設(shè)施,成為村里人人觀賞的風景。

如今被選為黨支部委員的陳永旺,為了徹底改變村容村貌,又自籌資金,在村西口建造了影壁墻,同時投資了15萬余元建造了老年活動中心,配置了全套健身器材,讓全村老人早晚都能活動玩樂。每逢佳節(jié),陳永旺都會為全村70歲老人買慰問品并親自送到家。陳永旺事事為人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,受到了大家認可和贊揚。